黄姓,远古称黄氏,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按照司马迁的《史记 秦本纪 》记载,黄氏,为嬴姓十四氏之一,是远古时期伯益的后裔,伯益长子大廉为黄夷首领,在夏朝建立古黄国,商朝以国为氏。《竹书纪年》载:“(夏)后相即位,二年,征黄夷。”商朝甲骨文卜辞中有“伐于黄尹二羌”的记载,甲骨文(前6213、乙4642)记载,祭祀时“帝黄奭三羊”和“贞用于黄奭佑三牛”,讲述了商人祭祀,是黄尹、黄奭最早的记载。
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至2006年,黄姓人口约有2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2%;按人口算,黄姓排名从第8位升为第7位。
黄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族人开始南迁。两宋之后,黄姓广布到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①远祖可追溯到帝舜时代的伯益。伯益是少昊帝的五世孙,他的祖母是颛顼帝的孙女(女修)。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姓。其后裔中有黄氏者,约于夏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商灭夏时,支持商朝;周灭商时,保持中立,国存而爵位降为子爵,故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
②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少昊金天氏后裔台骀,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
①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黄龙师,亦称黄龙、黄师、黄中官、龙师等,是伏羲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龙师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龙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龙氏等。
②出自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黄云,是黄帝设置的官名,为中官。黄云之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官称为姓氏者,称黄云氏,后简称为单姓黄氏、云氏等。
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
①回族改黄姓:今回族黄氏,是少数蒲氏回族人为避元末“反色目”诛杀之祸而改为黄氏的。
②满族改黄姓:满族吴扎拉氏,发源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后分衍有四支汉姓,即黄氏、紫氏、红氏、白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远古时期,在今燕山之南一带,为黄姓发源地之一,族人后跟随大廉迁移至潢川并建立黄国。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播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等八个黄氏郡望,以此为基地向江南发展,“浮诸江南,以实海滨”,黄姓的足迹已经西达陕西和四川,东临东海,南入湖南和江西。东晋末,中原的林、黄、陈、郑四大姓率先进入了福建。
隋唐时期,黄姓主宗分流,有了新的向南发展的行动。一支由江夏向东南迁移,穿过江西,进入浙江,在金华地区形成了金华黄氏;金华黄氏有一支,在五代时期,由黄玘、黄赡父子迁到江西修水,在修水县形成双井黄氏,双井黄氏在北宋时期出了个驰名中外的大文豪和孝子黄庭坚;另一支先由江夏北迁河南固始,再向南经安徽、江西,抵达福建邵武,形成邵武黄氏。一部分进入了越南,成为当地的大姓。黄姓进入台湾地区是在明末时期。
由于黄姓主力在秦汉时期已迁离了北方,所以受中国北方几次战乱的伤害较轻。黄姓在中国南方得到稳定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宋、元、明时期,在赣浙闽粤四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黄姓大约有120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6%,排在王、李、张、赵、刘、陈、杨、吴之后,为宋朝第9大姓。黄姓第1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27.5%,占江西总人口的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和福建,这两省黄姓大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53.5%;其次分布于浙江、四川、广东、河南,这四省的黄姓又集中了24.5%。全国形成了以赣浙、闽粤、四川、河南为中心的四大块黄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黄姓大约有2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3%强,为明朝第7大姓。宋、元、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黄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600年中黄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83%,净增加了100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仍集中于江西(23.8%)、福建(15.8%)两省,这两省黄姓大约占黄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广东(10.5%)、广西(10.1%)、浙江(9.8%),这三省的黄姓又集中了30%。江西仍为黄姓第1大省,约占江西总人口的4%。宋、元、明期间600余年,黄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而四川地区黄姓人口主要向两广和湖南地区流动,四川黄姓人口减少了50%。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闽粤桂两大块黄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由东南部转向南部。
当代,黄姓人口近27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2%,排在第7位。广东为黄姓人口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19.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四川、湖南三省,大约占黄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这五省又集中了28%。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分水岭,以北少黄姓、以南多黄姓的分布局面。长江以南,尤以珠江三角洲为黄姓高聚集区。其次,四川东南部,湖南东部和江西南部形成三大块次高密度的黄姓区。
在近600年期间,黄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迁十分强劲,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
黄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广东中部、湖南东部、江西南部、四川东南,每平方公里的黄姓人口达到8.7人以上,尤其在广东的潮州地区,每平方公里的黄姓人口在17人以上,中心地区可达21人以上。黄姓分布密度最高的(8.7—21人/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5.7%,黄姓人口大约567万;2.9—8.7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7.9%,黄姓人口大约1435万;不足2.9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6.4%,黄姓人口大约596万。
黄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黄姓是两广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广西、广东、湖南南部、台湾、江西南部、福建南部、贵州东南、新疆喀什地区,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4.2%以上,在广西的桂林和钦州地区、广东的雷州半岛的比例高达8.4%以上,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11.6%;四川、云南东部、贵州西北、湖南北部、湖北、江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陕甘宁大部,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4%—4.2%,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22.6%;其他北方和西北广大地区,黄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4%以下,总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65.8%,其中比例不足0.5%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6%。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根据报告,黄姓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广东。
江夏郡: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初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省云梦县)。辖境相当于今湖北省北部及河南省南部。此支黄氏,为东汉大臣黄香家族所在。治所在安陆(今湖北省云梦)。
会稽郡:秦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黄昌之后。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零陵郡:治所在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
巴东郡:东汉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蜀将黄权之后。治所在鱼复(今四川省奉节东)。
洛阳郡:即今洛阳,为江夏分支。
晋安郡:治所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东街南侧黄巷)。
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属河南省)。
东阳郡:治所在长山(今浙江省金华)。
南安郡:治所在豕原道(今陇西渭水东岸)。
西郡:为酒泉黄衍之后。治所在今甘肃省永昌一带。
江陵郡:治所在今湖北省荆州。
松阳郡:治所在今浙江省西南部。
固始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固始。
山谷堂:因黄庭坚著有《山谷集》而得名。黄庭坚,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
江夏堂:典出东汉安陆人黄香,九岁丧母,对父极孝,夏天扇枕席,冬天暖被窝。博学经典,善写文章,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官至魏郡太守。
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紫云堂:据文献记载,唐初垂拱二年(686),福建泉州大富翁黄守恭因桑园桑开白莲,遂献园建寺,名叫莲花道场,后改名为开元寺。又因建寺时曾有紫云盖地,遂别称紫云寺。黄守恭建寺积德,其后裔以紫云堂为堂号。
孝友堂:出自东汉黄香的故事。黄香,字文彊,东汉江夏安陆(今安陆县西北)人。年九岁,失母,事父至孝,夏日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孝于亲,所当执",以"孝"名重于时。黄氏后人遂取"孝友"为堂号,以循"为人子者,当内尽其心,外竭其力,供养适宜,温饱安乐,事亲顺意,方足以报恩于万一。"
四士堂:出自北宋黄庭坚的故事。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创"江西诗派",能文工词善书。出苏轼门下,与张耒、晁无咎、秦观同为"苏门四学士",其后人遂以"四士"名其堂号。
还有冲和堂、理和堂、诗祖堂、千顷堂、聚斯堂、双江堂、三略堂、五桂堂、源远堂、炽昌堂等。
颂楚国名相黄歇风范。战国时期黄歇曾任楚国宰相近三十年,政绩卓著,封春申君,是战国著名四君子之一。苏东坡赞春申曰:“宏才伟略,大度深思,三千朱履,百万雄师,名列四杰,声振华夏。”
说的是东汉黄宪,字叔度,传见史籍《后汉书》。史称黄宪虽家境贫寒,却是一位非凡才气的大才子,他十四岁时,就被全国名流称为师表。黄宪谢世后,当朝宰相陈蕃说:“若叔度在,我绝不敢先佩印绶矣!”宋儒学大师朱熹也盛赞曰:“黄宪言论风旨虽不尽见,然其气象温象,圭角晖焉,而见之者感于心,品其最高乎,使得圣人作之,当居颜氏之科矣。”
说的是东汉黄香,黄香出自官宦世家,九岁失母,为子极孝,当时的江夏太守刘护闻名召见题“门下孝子”;《三字经》云“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香少聪颖,博通经典,以文章闻名京师,时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后入仕,初任郎中,汉章帝召见,让他入东观 (国家图书馆)读尽皇家藏书,官拜尚书郎,升为左丞相,黄香被尊为江夏黄氏大始祖。
说的是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官刑部侍郎。初时与张采、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称“天下四学士”,诗文极受当时士林推崇,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书法行、草、楷皆精,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北宋四大家”。
教化第一;孝友无双。
上联典指汉代丞相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少学时学律令。下联典指后汉尚书令黄香。
飘飘意气;汪汪澄波。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黄伯思,字长睿,别字霄宾,自号云林子,元符年间进士,官秘书郎。下联典指后汉孝廉黄宪,字叔度,博学,善言谈。
江夏世泽;淮阳名家。
全联典指东汉大臣黄香,江夏人,以孝闻名。
颍川课最;江夏无双。
上联典指西汉人黄霸,擢颍川太守,治绩最优。下联典指东汉人黄香。
颍川德政;江夏贤声。
此联为湖南省宁乡县箭楼黄氏祠堂牌坊联。全联追宗溯源典指颍川的黄霸和江夏的黄香。
南邦相业;东观书馨。
此联为湖南省宁乡县箭楼黄氏祠堂正殿联。全联讲典指楚相春申君黄歇和东汉黄香的功名业绩。
汪洋叔度;孝友庭坚。
上联典指东汉人黄宪,字叔度。下北典指北宋人黄庭坚,苏轼谓其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江夏源北国;万石肇南雄。
此联为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黄氏宗祠联。
赤日远衔葵影;薰风浓带荷香。
此联为唐末工部侍郎黄峭山《夏》诗句联。
江夏垂德源流远;三七遗芳世泽长。
上联典指黄姓的郡望是江夏。下联典指峭山事迹。
名流惊世诗书士;技艺超人纺织娘。
上联典指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下联典指元初女纺织家黄道婆,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
咏诗句春归何处;题菊花秋艳几时。
上联摘自黄庭坚《清平乐》词中名句。下联典指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有《题菊花》、《菊花》等诗作传世。
看花临水心无事;啸志歌怀意自如。
此联为清代画家黄慎自题联。黄慎字恭寿,福建宁化人,为“扬州八怪”之一,以对母孝顺为人称道。
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
此联为佚名作黄姓《七律·认宗》诗之颈联。
西晋伦常南粤士;六年庐墓一生心。
额匾:奉旨旌裱。联语典指大孝子黄舒,为黄香之后(下同)。
湘水绍家声,肯构肯堂,位叶乾坤钟地脉;
颖川传世泽,善继善述,序分昭穆振人文。
此联为广东省深圳市龙田黄氏“祖公堂”联。上联典指三国黄姓的著名人物黄盖。下联则指东汉·黄霸。
世泽浚源长,孝友无双,千秋俎豆昭前列;
家声遗韵远,文章第一,百代衣冠推后贤。
此联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黄氏大宗祠“江夏堂”联
世笃忠贞,历宋、元、明以际国朝,百代冠裳垂统绪;
家传孝友,合绥、会、通而联黔芷,一堂俎豆荐馨香。
上联既突出了黄氏“忠贞孝友”的家族传统。下联又说明了靖州渠阳黄氏总祠为绥宁、会同、通道、黔阳、 芷江等地为黄氏的共同祖祠。
文人慧业播江西,看世谱留贻,八百载炳炳麟麟到今日,手泽摩挲、椒衍瓜绵,难忘旧德;
烈祖洪图开南国,喜家声继起,二十传原原本本在后昆,心香祷祝,箕裘弓冶,永迪前光。
全联典出箭楼黄氏是由江西分派,至题联当年(公元1886年)已历八百多年,传世二十余代。
谱名 | 编者 | 编纂方式 | 藏地 |
---|---|---|---|
北京大兴黄氏顺天支谱不分卷 | (清)黄承林纂辑 |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
安徽徽州新安黄氏通谱十六卷,文献目二卷,外集三卷 | (明)黄录、程天相纂修 | 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木刻活字印本 | 复旦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安徽歙县左田黄氏孟宗谱 | (明)黄桂等纂修 | 明嘉靖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 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
吉林黄氏诚正堂伯房祖宗世系一卷 | 著者待考 | 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 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
江苏江都维安阜洲黄氏重修族谱十二卷 | (民国)黄承良修,刘崇泉纂辑 |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中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 | 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江苏南通黄氏支谱 | (清)黄世谦编 |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敦礼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 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
江苏海门黄氏家乘 | 著者待考 | 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册 | 苏州大学图书馆 |
江苏武进浮桥黄氏宗谱二十卷 | (清)黄元鹏续纂 | 清咸丰二年(185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 |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上海金山黄氏族谱 | (清)黄玠、黄端履编纂 |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中国图书公司铅印本二册 | 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上海嘉定重辑黄氏雪谷公支谱 | (民国)黄士焕重纂 | 1948年三鑫印务局铅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 | 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
上海崇明黄氏家乘二十二卷 | (清)黄汉荣修 | 清同治九年(1810年)务本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上海市文化管理委员会、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浙江萧山黄氏备遗录,附昭潜录二卷 | (清)黄春林等编 |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萃涣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三十卷 | (清)黄尊编 | 清道光六年(182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今仅存第二十五卷 | 浙江省图书馆 |
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 (清)黄博汝、黄时清重修 |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 | 河北大学图书馆 |
河南鲁山牛岭石黄氏家谱 | (清)黄家驹、黄细渍修 |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石印本 | 河南省平顶山市文化局 |
资料来源于: |
地域 | 字辈 |
---|---|
安徽合肥 | 应绍先业克彰其德永守典礼邦家之光 |
安徽砀山 | 忠厚传家远仁爱保久长信义群敬重和睦寿乐康 |
安徽六安 | 志守先人德书永世道长家传为礼义忠孝继贤良 |
河北邯郸 | 仲淑季礼则奕世种书田文章昭国瑞忠孝本家传 |
四川德阳 | 立身侍翰裕万代荣华长诗书谆孝友和睦振家邦 |
四川祁阳 | 世伯良金应国大一二三孔道光明远 |
四川湖山 | 宫商角徵羽声音谐律吕君臣民事物繁会昭规矩章社张纾循环赓续翕纯 |
四川荣县 | 世永俊占文正天星顺良成德家清敦仁阳开万景国朝维士守宗耀荣 |
福建永春 | 明瑞清敦厚 |
福建拱溪 | 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木火土金水千万亿兆庆福禄寿元亨利贞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节温良恭俭让 |
福建长汀 | 进国荣耀永久 |
福建东石 | 昭穆为文章华国诗礼传家慎行修身忠信为主承先启后孝友当遵 |
福建南安 | 守怡和衍卿印(胤)德顺秀 |
湖北黄州 | 延中文武靖国安邦名存简册功利旅常 |
湖南湘潭 | 国正添心顺官廉泽自长洪教敷华夏家声永振扬文章傅奕世礼乐绍书香源本垂谟远常伦聚一堂 |
湖南资阳 | 鼎宽玉廷人章国世维顺孝友美隹声文明昌景运林焕培金润松辉基钜深林熙坚锡溥相烈堂钧清 |
湖南南岳 | 文明水之木世德作贤良忠信培深本敬恭定永昌醇修猷益懋绍述泽恒长 |
江西遂川 | 礼义传家谦恭叔孙得意和孩 |
贵州六盘水 | 肇元显系崇应思正道中克家承祖泽辅国述宗功 |
贵州毕节 | 正中大文明英贤定嗣生传家唯有道主德永华新 |
海南琼崖 | 家敦孝友世守循良宏兹远谟载锡之光桂兰应瑞华萼呈祥子孙逢吉福禄永康 |
浙江陡亹 | 积善允征祥百世应怀祖泽立心思济同一源共振家声 |
广东龙川 | 日月天光德山河壮地基太平有意宝 |
广东揭西 | 世永笃守祖宗成宪大纳国纪益振家声光昭显德荣耀千秋赞承至士于万斯年 |
广东阳春 | 世启兰昂(炳)纪立纲举 |
广西容县 | 文章政治昭家模昌荣永耀富贵长绵 |
广西广州 | 公候卿上士爵位享荣华景瑞开龙运高明光裕时豪杰成周会宏昌世德家祥符登大庆嘉兆启元亨 |
云南会泽 | 万开清成永明 |
(以上,为部分黄姓郡望堂号、家谱文献、字辈排行资料)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黄姓历代名人613名,占名人总数的1.35%,排在名人姓氏的12位;黄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7%,排在第9位;黄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96%,排在第11位。
姓名 | 朝代 | 生卒年 | 籍贯 | 主要成就 |
---|---|---|---|---|
黄歇 | 战国 | 前320年-前238年 | 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 | 楚国大臣 |
黄石公 | 秦末汉初 | 约前292年-前195年 | 下邳(今江苏睢宁) | 道家学者 |
黄霸 | 西汉 | 前130年-前51年 | 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 | 官至丞相 |
黄香 | 东汉 | 18年-106年 | 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 | 官员、孝子 |
黄忠 | 三国 | ?-220年 | 南阳(今河南南阳) | 封关内侯 |
黄盖 | 三国 | 生卒年不详 | 零陵(今湖南省零陵区) | 赤壁之战,献计火攻 |
黄凤麟 | 隋朝 | 555年-626年 | 江夏郡黄冈县 | 黄姓第一位状元 |
黄巢 | 唐朝 | 820年-884年 | 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 |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
黄仁泽 | 唐朝 | 865年-945年 | 福州侯官 | 黄姓第一武状元 |
黄居寀 | 五代 | 933年-993年 | 成都(今属四川) | 翰林待诏 |
黄筌 | 五代 | 约903-965年 | 成都(今属四川) | 画家 |
黄中庸 | 北宋 | 1030年-1110年 | 福建兴化(今莆田市) | 文学家,政治家 |
黄庭坚 | 北宋 | 1045年-1105年 | 分宁(今江西修水县) | 江西诗派的开创人 |
黄道婆 | 元朝 | 1245年-1330年 | 海南 | 女工艺家 |
黄公望 | 元朝 | 1269年-1354年 | 江浙行省常熟县(今江苏) | 画家 |
黄道周 | 明朝 | 1585年-1646 | 福建漳浦(今东山县) | 书画家、抗清英雄 |
黄绾 | 明朝 | 1477年-1551年 | 浙江省黄岩县(今温岭市) | 礼部尚书 |
黄宗羲 | 明末清初 | 1610年-1695年 | 绍兴府余姚县 | 史学家、地理学家 |
黄龙士 | 清朝 | 1651年-? | 江苏泰州 | 围棋高手 |
黄慎 | 清朝 | 1687年-? | 福建宁化 | 画家 |
黄易 | 清朝 | 1744年-1802年 | 浙江钱塘 | 篆刻家 |
黄景仁 | 清朝 | 1749年-1783年 | 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 | 诗人,文学家 |
黄以周 | 清朝 | 1828年-1899年 | 定海厅(今舟山) | 内阁中书 |
黄飞鸿 | 清朝 | 1847年-1925年 | 广东省南海县 | 岭南武术界宗师 |
黄遵宪 | 清朝 | 1848年-1905年 | 广东嘉应州(今梅州) | 诗人,外交家 |
黄兴 | 清末民初 | 1874年-1916年 | 湖南省长沙县 | 民国创建者之一 |
黄炎培 | 民国 | 1878年-1965年 | 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市) | 革命家 |
黄绍竑 | 民国 | 1895年-1966年 | 广西容县 | 桂系将领 |
黄镇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09年-1989年 | 安庆桐城县(今枞阳县) | 外交部副部长 |
黄华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13年-2010年 | 河北磁县 | 外交部部长 |
黄中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15年-1996年 | 奉天(今辽宁)凤城县 | 中国奥委会副主席 |
黄继光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31年-1952年 | 四川省中江县 | 特级英雄 |
黄晓明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77年- | 山东青岛 | 男演员、歌手 |
黄公略 | 中华民国 | 1898-1931年 | 湖南湘乡 | 红军将领、军事家 |
黄家驹 | 1962年-1993年 | 中国香港 | 歌手,摇滚乐队Beyond的主唱及创队成员 | |
黄家强 | 1964年- | 中国香港 | 歌手,摇滚乐队Beyond的贝斯手 | |
黄贯中 | 1964年- | 中国香港 | 歌手,摇滚乐队Beyond的主音吉他手 | |
黄沾 | 1941年-2004年 | 广东广州 | 词曲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 |
黄旭华 | 1924年2月24日-(一说1926年3月12日) | 广东省揭阳县(今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 | 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 |
黄立清 | 1914—1988 | 湖北省大悟县吕王镇 | 少将,历任西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沈阳军区防空军司令员、军区空军政治委员,解放军空军副政治委员。 | |
黄如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 |
(以上,为部分黄姓名人)
《通志·氏族略二》云:"黄氏,嬴姓,伯益之后,封于黄,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黄国故城,……。僖十二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亦嬴姓十四氏之一也。"
《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一五云:"黄自嬴姓。少昊金天氏裔子曰昧,为水官,号玄冥师,生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有功,颛帝嘉之,封诸汾川,其后为沈、姒、蓐、黄四国,以国为姓。"